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百度
2
今日热点
3
微信公众平台
4
贴吧
5
opgg
6
dnf私服
7
百度贴吧
8
知乎
9
dnf公益服
10
百度傻逼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上海
2
习近平
3
新疆
4
鄂州父女瓜
5
乌鲁木齐
6
疫情
7
H工口小学生赛高
8
习明泽
9
芊川一笑图包
10
印尼排华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付鹏 —— 《2024年年终回顾和2025年展望——对冲风险VS软着陆》
湖南60岁富婆沉迷打牌,输掉1个多亿,丈夫还清后离婚,她却说:你这是阴谋
广东女子不想上班坐街边乞讨,因长相好看被路人投喂,知情人:又懒又馋!!
炸裂大瓜!九比童“厉害”,女网红再嘲童锦程!哲家财团豪刷柚柚CC!
假人气挂机房!旭旭宝宝怒斥抖音官方!大美直播爆瓜阿哲高迪!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50天50个设计挑战:走出去,让手变脏
2015-07-17
王可越
新思课
年轻的英国设计师Peter Smart用五十天时间,在欧洲旅行2517英里,发现并尝试解决五十个日常生活中的设计问题。他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,观察、思考,提出解决方案,并据此制作了“50天50个挑战”网站(50problems50days.com)。正如IDEO公司 Diego Rodriguez所说:
“知识在行动之中,行动乃知识的归宿。”(In doing, there is knowing. Doing is the resolution of knowing)。
不过,做到“知行合一”并不容易。Peter Smart以设计挑战自我,创造独特的人生体验。他的思考也为“设计思维”的学习提供了启发。
真正的“共情”从人开始
Peter曾与意大利都灵的无家可归者一起乞讨,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尝试“弄丢自己”,在苏伊士耗掉全部体能和金钱......他告诫设计师:
真正的共情并不在角色分析(personas)中,而来自于人本身。
由于设计流程的限制,“共情”环节(empathy)往往是理论上的。设计师过于倚重事实“分析”,针对“目标人群”进行抽象思考。然而复杂的“人类学”研究并不一定奏效,看似严格的大数据也很难孕育灵感与智慧。
Peter的体会是:“
好的设计者了解工具,伟大的设计者理解人
。”真正的“共情”需要更直接地面对用户的处境,去理解用户“超越功能”的需求。
沉浸其中,出一身冷汗
当我们设计“旅行计划”的网站,我们通常都会研究其他设计师的相关案例,针对他们的不足之处提出新的设计。可是,真正有力度的创新往往跟“既有方案”毫无关系,
设计师需要从“直觉”出发,而不是理性。
Peter建议:为了设计“旅行计划”(journey-planning)网站,设计师应该找两个完全陌生的地点,在不借助任何科技工具的条件下,试着完成行程。如何找路?那些地标会指引你的路线?你会依赖哪些信息工具?这些工具如何转化为你的服务?
唯有亲身体验,设计师才能够捕捉到旅行者迷路时的焦虑。
“找路”的经历以“设身处地”的方式,真正实现了用户的视角。只有去掉科技的协助,有价值的、第一手洞察才会浮出水面。设计师需要体验用户所体验的一切,真的“出一身汗”,感受越深入,设计方案也越有成效。
与人相遇,而不是访谈
用户行为大多出于感性而非理
性。而用户访谈,通常与“感性逻辑”相反。访谈促使用户将自己的行为、想法“理性化”、合理化,设计师获得的往往是貌似合理却毫无启发的反馈。
因此,设计师需要到人群中去,在他们的环境之中(go to meet people where they are),而不是呆在你的实验室中。
为浴室用品经销商设计网站,设计师需要进入淋浴室,观察用户如何跟这些产品真正互动,而不是提问:你们怎么洗澡?进入用户的环境,不仅让我们有机会向用户提问,更重要的了解用户形成这些观点的过程。用户的决策经历了几个阶段?他们看过什么?他们如何通过对比来决策?这些洞察无疑会有利于“直觉化”的设计方案。
设计师不用“走得更远”,而是需要抓住核心的问题,不断深入了解。
每个人都是设计师
普通人不经意间的举动,也许会给你带来意料之外的设计灵感。
例如:设计新闻订阅软件(rss)时,我们可以走进图书馆,观察普通读者的阅读方式,抓住阅读过程中的交互细节。例如,读者“折书角”当作书签,借助铅笔让阅读变得更快,将不同种类的期刊排列在一起,令“交叉阅读”更方便。
通过观察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,把握具体细节,设计师能够获得更多的设计洞察。“向所有人学习”是我们需要的。完成“50个挑战”之后,Peter总结道:设计并非我们想象中的“高大上”的工作,“在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都是设计师”。
观察人们摆放手机的方式带来创新灵感
游戏化的解决方案
Peter第十九天的案例:高峰期搭乘伦敦地铁,观察并尝试解决乘客拥挤的问题。他提供了简单的工作清单:
观察:观察乘客们等车姿态、方式,在站台上位置。计算两趟列车间隔的时间及等待人数。
分析:尝试对乘客的行为方式进行分类。
访谈:与站台上的乘客交谈,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。
在上车过程中,Peter听到车厢门口不断传来刺耳的喊声,“往里走,往里走,里边可以装更多人!”这样的呼喊往往收效甚微。Peter发现,每节车厢的中间位置至少可以多站十个人,可是乘客们不愿意往里走。(可见全世界地铁都是一样)
Peter提出的第一个方案:在车门上用图形和语言告知乘客“减少拥挤,请往里走”,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该方案不会有用。于是,他进一步探索“如何将逻辑信息转化
为人们乐于参与的过程?”
Peter提出了游戏化的解决方案:为地铁车厢的地面设计一套“大富翁游戏”。车厢入口处是“监狱”,通道上设置的游戏信息,鼓励乘客一步一步远离“监狱”,往车厢中部走,进入“梅费尔”区域(Mayfair,伦敦上流住宅区)。
一些有价值的结论
2517英里旅行让Peter了解:
●
以创新为目标,设计师不仅需要分析用户的经历,更应该试着让“用户的经历”成为设计师“自己的经历”。
●
发现问题,快速进入工作。好奇心、行动力,乃是设计师的必要素养。
●
不断失败,不断尝试。
●
真正好的解决方案通常看起来很小,却能覆盖复杂的需求。
●
为了更好的理解用户,实现创新,我们需要“走出去,让手变脏”(Get Outside
And Get Our Hands Dirty)。
本文系王可越根据英国设计师Peter Smart撰写的材料编译成文。
王可越
,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师,博士,目前在波士顿Emerson College媒体艺术系访学。
本文由 孙喆 负责编辑。
有关本微信服务内容的知识产权事宜,请联系d_thinker@sina.com
每个人都有创造力
感谢您关注“新思课”
每周五更新内容
微信号:d_thinker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